崔寒柏:清朝没有一流书法家,一流书家到董其昌就结束了
“清朝没一个真·一流书法家”——这话不是我说的,是崔寒柏上周直播时当着八万人甩出来的。弹幕瞬间炸成烟花,有人直接摔笔:我临邓石如十年,白学了? 我盯着屏幕也心里一咯噔,手边刚好是去年淘的何绍基条幅,烛影摇红,像被戳了肺管子。
“清朝没一个真·一流书法家”——这话不是我说的,是崔寒柏上周直播时当着八万人甩出来的。弹幕瞬间炸成烟花,有人直接摔笔:我临邓石如十年,白学了? 我盯着屏幕也心里一咯噔,手边刚好是去年淘的何绍基条幅,烛影摇红,像被戳了肺管子。
这句原话贯穿其大字创作的核心逻辑,从笔法、结体、墨法、章法到艺术理念,五个维度共同构筑起他“无迹可寻、独树一帜”的革新体系。
知黑守白何维刚黑画的观想之道与内心旅程以“知黑守白”作为心法来欣赏何维刚的黑画,是一次从“观看”到“观想”的升华。这不仅是欣赏的方法,更是一场引导自我内心发现的精神练习。
北大教授吴飞曾说:“过日子,就是经营家庭,在柴米油盐里安顿自己。”
在五四运动影响下,1920年6月,舒同在家乡与进步同学成立“金兰同学社”,传播新思想、新文化。1921年8月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(抚州),期间与李井泉等发起组织“马克思主义研究会”,积极研读和宣传马克思主义。1925年,他发表《中华民国之真面目》,揭露北洋
何绍基(1799年—1873年),字子贞,号东洲,别号东洲居士,晚号蝯叟,湖南道州(今道县)人,晚清诗人、画家、书法家。何氏精通金石书画,以书法著称于世,而且他用异于常人的回腕法(掌心向内)写出了很有个性的字,被誉为“清代第一”。当代引碑入草大家李志敏评价说:
何绍基幼历寒苦。道光六年(1826年),举家移居京师。两年后,何绍基补廪膳生。道光十一年(1831年)取优贡生。次年,随父按试宁波,登范氏天一阁。道光十五年(1835年),中举人。次年中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历充文渊阁校理,国史馆提调,武英殿总纂等,曾充福建,贵
题 识:此次河鱼之疾,字课荒阁,可叹。五月初十日记。蝯。鉴藏印:观瓶居鉴藏金石书画记、曾广镛(三十四次)、天玺堂藏后 页:华山碑。己未五月初十日,计二十九页。 钤印:曾广镛签 条:何绍基临华山碑。李义弘。 钤印:李義弘、在川
这些诗文题跋内容丰富,全面反映了何绍基的艺术主张和实践经验。何绍基是阮元的门生,对阮元提出的尊碑主张深为叹服。他曾明确表白:“余学书从篆分人手,故于北碑无不习,而南人简札一派不甚留意。”因此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,何绍基都是一位彻底的碑学书家。
在第四套人民币上,“中国人民银行”几个遒劲古朴的楷书大字令人过目难忘。其书法风格,正是取法自北魏名碑《张黑女墓志》。《张黑女墓志》全称《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》。张玄,字黑女。因清朝康熙帝名玄烨,为避圣讳,清人便以其字称呼该墓志,遂成《张黑女墓志》,此名一直沿用